2015年2月10日 星期二

樸門綠色戰士實作工作坊參加心得



文:佑瑄       圖:詠萱    
2014/12 

這是我第一次參加樸門的課程,好像一場發現天賦之旅,我一直在找一個義無反顧投入的事,可以充滿熱情與成就感,傳達環境保護理念與實際作為,甚至用可食地景翻轉都市樣貌,這次綠色戰士的課程讓我拾回遺忘很久的東西,那是一種對生命的熱情,從小我可以為了拈花惹草忘記時間,為了盆栽植物的健康為他們換土,手變粗都沒關係,隨著年齡增長愈加忙碌下,和植物相處的時間就沒了,沒想到荒廢植栽這麼多年,依然興致不減,在和同學們互相交流中,看到自己可以發展的可能性。 

最初綠色戰士課程吸引我的是氣候災變救援實務,因我原本就關心氣候變遷議題,以及台灣面對極端氣候的調適及復原,又結合了我嚮往已久的樸門農法,所以很珍惜這個學習機會。這次不是農耕課,是教我們如何用在地資源解決生活問題,用土袋建築堆疊出節能的柴燒爐、pizza窯,接著可以把這樣的思考和設計,用在其他地方。

這次領悟到原來設計不用在狹小工作室,不用面對冷冰冰的電腦,要永續農耕,要循環大自然的資源,這個設計的工作室就在戶外的土地上,就像樸門的書名:向大自然學設計,原來農夫也可以走出充滿巧思的設計風。

綠色戰士工作坊很充實,以下分成幾個層面回顧:

一、課程面:

Steve老師很平易近人,上課節奏恰當得宜,室內、室外課,以及休息時間都兼顧到,要是我工作狂的模式,一定會停不下來,把自己累死,沒想到可以在沒有壓力下完成我們的目標。Steve老師不藏私地分享他的樸門經驗,有問必答,盡可能讓大家能把這些技術帶回去應用,而翻譯老師幫很多忙,因為我再怎麼努力聽都很難懂老師在說甚麼,語言不通讓我有加強英聽的動力。 

原本要做爐子和pizza窯,老師帶著我們思考土袋建築需要挖多的土,這樣會挖成很大的洞,而這個的問題,經過整體思考,可以變成解決其他問題的答案。剛好我們課程所在的加納納部落有養鵝,老師建議可以順便挖一個鵝的池塘,而這池塘若設在可以收集雨水的地方,就可以讓池塘的水不致乾涸,也能成為雨水收集器,池塘就變成我們在做爐子和pizza窯之外,另一個附加的禮物,這真是讓人驚豔的思維和設計,讓我發現樸門是從搖籃到搖籃的實踐方式,幾乎沒有垃圾在樸門的農地上產生,而每個動作都可以成為發展下一個環節的準備,讓我看到觀察自然的智慧,以及適地適用的設計,不虛此行!

課堂上看著老師畫的草稿圖,很難想像我們可以在短短四天就做完,接著一步步在老師的帶領中完成,體會到眾人合力真強大,團結做事效率高!


二、交流面:

  每天晚上都有人分享他們實際推動農耕相關的寶貴經驗,透由這些經驗讓我看到很多的可能性,也不斷思索接下來可以做的事。嘉成老師和正龍都分享到土地對學生的療癒力,相當感動;雅蕾開到台中市區的綠色方舟,集結了社區居民對自家環境的向心力;廖老師跟大家分享失敗經驗以及接下來的樸門推動計畫;Koala分享以立國際服務給他的成長,也創造了分享的平台,在台灣分享實務技能;我也分享了畜產系的經驗,以及接下來想推動的動物養老院,意外地獲得一些同學的回饋,很開心。這次課程改變我很大的也是分享的力量,因為分享讓我們更認識彼此,有更多的連結,以及創造更多的可能。
        課程結束後,讓我原本的計畫重新洗牌,讓我慢慢有勇氣為自家社區開始做點事。我在畢業後任職於非營利組織或是相關單位,讓我有依附感以及安全感,只要跟著組織的議題走就好了,而忙碌之餘,雖然知道我們家附近的山區需要有更多居民為他發聲,但始終都在忙碌中打轉無暇關心,現在的我,希望成長,知道得夠多了,只差把所學付諸實踐,將樸門理念等整合起來,在社區連結資源,帶動更多人投入關心環境、永續農耕的行動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