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3年7月31日 星期三

「東南亞自然建築與歐洲生態村之旅」課程筆記

7/19 專題講座~東南亞自然建築與歐洲生態村之旅
講者:潘杏慈
簡介:杏慈到東南亞學習自然建築,和一群人一起使用自然材料蓋房子,也體驗了當地自給自的生活方式;結束東南亞之旅後到歐洲拜訪了當地的生態村,了解在現代社會中如何過著與自然共生的生活,長達四個多月的永續生活旅行,有實作、有體驗,將在此精彩呈現。


關於.....裸腳建築師的自然生活之旅




許久沒回到花蓮的杏慈,用梵唱與花蓮這塊土地和關心自然的朋友們招呼。

關於『裸腳』

    在泰國的觀點,他們認為每一個人都可以是建築師,赤腳踩著泥土、親身採踏出合於人、合於自然的居所。

    曾經在花蓮生活半年的杏慈說,吃著容易取得的在地有機蔬菜、過著看似環保永續的生活,但是吃有機、當個有機耕作農民過著永續概念的生活,這樣做是為了產生什麼價值給人家看?同樣地,我們談綠建築、自然建築,背後要傳達的是什麼?在花蓮可能有一塊地使用友善耕作或樸門,但居住的水泥屋使用的建材、建造時消耗的能源、使用房子時的能源消耗,會不會抵銷掉我們對友善土地的努力呢?


自然建築@台灣

    台東都蘭的阿牛村,請自然建築師-林雅茵指導的土團屋,全程以人工挖土、捏土而建造出來,過程中沒有人有抱怨,令人感動。台南後壁的竹管厝和雲林西螺的大地之屋,是國寶大師--廖枝德沿用傳統技法,透過許多志工協力造屋,傳承古早自然建築。

泰國的行腳
    在泰國清邁的自然建築工作營中,幾位有經驗的老師從基礎說明材料性質、房屋骨架等概念後就開始動工,土團的製作沒有標準比例,而是用觸覺去辨別土團告訴身體的訊息,加上經驗的累積,不用記配方就能調配出適合的比例,因為自然建築的材料會因地、氣候、濕度等條件而有所不同,所以並沒有一定的比例,要透過經驗去找出合適的質感。
參加的人大多不是建築背景,靠著想像做出灌漿骨架。
    捏土(cob)是使用稻草和泥土,可塑性高,結構強建,可把房子塑造曲線、流線等形狀。土磚承重力高,成分包含稻殼、黏土、砂,適合初學者製作。

捏土牆(cob)


    建造之前,必須先拆除原有土屋,也是學習錯誤、再造新經驗的機會。這也運用在蓋土屋的過程中,錯了再重來就好,沒有人會責難誰。

蓋這棟土屋之前,必須先拆除原地土屋,大家和土屋感恩道別。
    一行人合力造屋,每個人都能在之中找到自己的位置,或給自己新的挑戰,在這裡沒有人是「無用之人」,每個人都是有用的人,在此展現自己的能力。在這個生態村內,可發揮自己的價值,每個人都接受彼此、不去評斷他人,每個人的特質在此激發出各種彩色光芒,但主流社會總是要把大家變成同一類人。

每個人憑著自身能力,都有可做的工作、發揮潛能。
因人而異的自然建築法則

    傳統智慧≠過時,是因為傳承有斷層,使得新的技術無法再被發掘。自然建築是什麼?可以是仿造樹林感覺的、使用在地自然材質去營造適合人居住的空間。建築師百水先生(Hundertwasser)說「現代建築的直線不是為了人,而是為了機器所設計。」住在房子內,自己跟房子的關係又是什麼呢?土屋的建造中,經過一手一手、一磚一磚慢慢創建出來,撫摸著土牆、躺著時有如躺在大地泥土上的感覺,營隊夥伴一起在屋內跳舞時,不知覺地湧出很多很多的能量,土屋有如活的建築般,帶給人舒服而微微地波動。


泰國、寮國的行腳...
東南亞輕旅行

    靠著一只蚊帳、一雙腳,在東南亞的個小鄉鎮遊走,除了行走之外,主要的交通工具還有「便車」。杏慈說「便車的司機都是我遇過全世界最好的人,他們是天使!」,對於陌生人的界線和不安全感,都是自地畫限,那些願意停下來的人們,其實擁有比任何人都還善良的心。

主要交通工具:便車

    到寮國時,有天晚上沿著小巷弄摸黑找尋過夜的地方,來到一戶人家遇到了一位外表看似嚴肅的老爺爺。杏慈想借宿涼亭一晚,但老爺爺請她入屋內,讓她留宿。她說剛開始有點害怕,但老爺爺會自己草編器具,屋內看到的物品幾乎都是出自老爺爺之手。


學習草編 

 當晚留宿的沐浴,是在黑漆漆的戶外,白天才能見到如此自然的景象。
    寮國大部分地區未被開發,所以保留許多傳統的自然環境,包括建築與寮國人們的生活方式,大家都會自己種植作物、交換所需。吃的菜很接近野菜或未經過配種的作物,一餐包含一飯、一菜、一湯,相當簡單的餐食。這裡有著比生態村還要生態的生活方式與環境。

老爺爺的家人們

德國七本林登(Sieben Linden)生態村之旅

    杏慈在2012年有個機會到七本林登去參訪,與生態村的朋友有交流的機會,大多數的居民擁有生態村外的工作,下班後回到生態村來。那裡的建築特色是以自然、節能的原則建造,也有草桿屋的設計,充分利用在地自然資源建造適於人居的自然建築。七本林登的青年計畫,讓有志青年能進入體驗生態村的生活,也歡迎外地的朋友到訪。
七本林登網站:http://www.siebenlinden.de/

後記
    這次的分享除了泰國清邁的自然建築營、東南亞旅行與德國生態村之旅外,也介紹了許多其他國家的案例。然而最重要的不是自然建築的技術,而是生活中周遭的事物與自己的關連是什麼?自然建築透過手作讓屋子與自身連為一體,裸腳建築師的行腳有著一股溫和的力量,引導我們看見人與自然微小卻又密不可分的關係。
    
圖文/劉燕霖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